《江湖残局之“江湖八大排局王”》
一、江湖残局概述
象棋残局主要分为“实战残局”(全局对弈形成的残局,通常指双方局势还不能判分例胜、例和之前的阶段)、“实用残局”(实战常可形成的能确定例胜或例和的残局)以及“排局”(在实战残局的基础上经过人工构思编排而成的,用以表现攻、守技巧的各种局势)等三种。
象棋排局是象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历史悠久,种类繁多,内容丰富,奥妙无穷,深受人们喜爱。历经数百年发展,逐步形成了特殊形式——“江湖排局”。
二、江湖排局特点
“江湖排局”原称“江湖残局”,又称“民间排局”,亦称“江湖秘谱”,来源于民间,多为民间艺人杰作。其内容丰富多样,布局结构精巧,图势美观简练,棋路曲折深奥,着法引人入胜,富于研究价值,是象棋形成、进化与发展的必然产物,数百年来广泛流行于民间,迄今盛行不衰。
与一般排局相比,“江湖排局”有其独特之处。它都有诱人入彀的假象,有较强诱惑力的“帽子”,粗看图势似乎先走一方几步棋就能构成杀局或多子获胜,但这些看似必胜的着法实则是诈术,是假象,是陷阱,是劣着,是败局之源,对方却隐伏着起死回生、解杀还杀的妙手,往往在“帽子”阶段就会招致败局,利用了人们的思维定势,诱人陷入思维误区。
其着法多数深奥复杂,攻守双方多有多种陷阱和解着,结局大都以和局为主(少数红胜,甚至黑胜),双方相生相克,解杀还杀,幻妙灵奇,着着精彩,步步生莲,丝丝入扣,变化莫测,各尽其妙,艺术性和实用价值很强,即使具有相当棋艺水平者,若非深入解拆,也不易穷其变化。
三、江湖排局魅力
“江湖排局”不仅盘面惊险动人,着法洗练,变化多端,兼有红胜杀局与实用残局两者之长,其中有些大型棋局,攻防变化繁多,棋路深奥微妙,胜负间不容发,着法精彩绝妙,被誉为“高级残局”,研究这类残局有助于分析判断形势,提高残棋功力。
四、江湖象棋与其他
江湖象棋:一马全歼敌顽,五兵大闹王官;杀机妙在有无中,得势寡能胜众;何故知难履险,只缘成何在胸;桔枰尺蚓可降龙,名同千秋传颂。
中国象棋是全中国普及性最广泛的棋牌运动。有人曾争论中国会下象棋的人多还是会打麻将的人多,也许打麻将的人多,但麻将不属于体育运动,象棋是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 78 个全国广泛开展的体育运动之一,全中国有 3 亿多人会下象棋,极具接地气性。
从另一个角度看,有人爱打麻将是因为带输赢能怡情,象棋即使无输赢也能让人忘我投入,这就是其魅力所在。
五、江湖残局举例
常见的江湖残局如七星聚会,清代广泛流传于民间,四大江湖名局之首,清代出版的著名棋谱均有此局,局名略有差异,棋图由红黑双方各七子组成,结局时双方合计七子。
野马操田,古棋谱排局,四大名局之一,经过十余回合序战后成为车马斗车兵的实用残局,有先走一方易胜假象,易使人误认为起手即成杀局而坠入圈套。
蚯蚓降龙,本局是三卒单缺象对双车一兵的残局,原谱作者将双车比拟为蛟龙,三小卒形容为蚯蚓,因特定局势双车被两外小卒牵制。
六、江湖残局中的骗术
江湖残局的重点在“江湖”二字,“江湖”指掌握某项技能(包括骗术)的人凭借此技能获取经济利益的社会生存形态,旧时“八大江湖”即金、皮、彩、挂、平、团、调、柳。
江湖残局摆棋摊挣饭钱被称为“穷家门儿”,即丐帮,摆局的人叫“木花子”。江湖人要钱规矩特殊,卖艺收钱手心朝下,“木花子”收钱手心可朝上。早期摆局人凭棋艺混饭,后来世道变,江湖残局向“江湖”方向演化,玩起骗术,如“腥加尖,赛神仙”,演技高可骗上千块,甚至涉嫌犯罪。
以常见残局为例,如一个盘面,摆摊老人周围多人围观,红方车一进四,黑方马 6 退 8,后续有各种陷阱和变化,如红车一平二,黑象 5 退 7 等,存在多个陷阱和“套儿”,如第一个陷阱黑炮炮 5 退 9 带响,后续还有各种情节,如年轻人与老人的争吵、激将法、加钱等,最终形成各种局面,如“双鬼拍门”等,尽显江湖残局的精妙与陷阱。
现实中还有更阴损的,如说好押钱却偷换假币等。所谓江湖险恶,出门遇到不知不了解的事不要乱凑热闹,江湖残局与人生相像,易让人受诱惑陷入心机陷阱,人易因心气浮躁和贪念被骗,应修炼自己,象棋也有劝人向善之意,聪明要用在正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