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十六计》相关内容
一、《三十六计》作者简介
《三十六计》没有单一固定作者。多数计谋源自孙武的《孙子兵法》,后人在研读过程中总结得出,战例涵盖国内外。部分计谋则由后人对近代或当代战役设想而来。其著作历经众多年代,汇聚多人智慧。
二、三十六计之空城计
三国时期魏蜀之战,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街亭,诸葛亮因马谡失街亭自责。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,城中只有老弱兵丁,诸葛亮却自坐城头饮酒抚琴,悠闲自在。司马懿见此情景,心中疑惑,不敢贸然进城,自退二十里观察。待探明实情返回时,赵云率大军已到,司马懿中了空城之计。
三、《三十六计》探源
《三十六计》是根据古代卓越军事思想和丰富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,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一。“三十六计”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,如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为上计”。明末清初,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《三十六计》,但作者难确考。原书分六套,每套六计,计名来源多样,解说依《易经》等思想推演,含军事辩证法因素。全书还有总说和跋。
为便于记忆,有学者取每计一字组成诗:金玉檀公策,借以擒劫贼,鱼蛇海间笑,羊虎桃桑隔,树暗走痴故,釜空苦远客,屋梁有美尸,击魏连伐虢。对应计名依次为:金蝉脱壳、抛砖引玉、借刀杀人、以逸待劳、擒贼擒王、趁火打劫、关门捉贼、混水摸鱼、打草惊蛇、瞒天过海、反间计、笑里藏刀、顺手牵羊、调虎离山、李代桃僵、指桑骂槐、隔岸观火、树上开花、暗渡陈仓、走为上、假痴不癫、欲擒故纵、釜底抽薪、空城计、苦肉计、远交近攻、反客为主、上屋抽梯、偷梁换柱、无中生有、美人计、借尸还魂、声东击西、围魏救赵、连环计、假道代虢。
现传《三十六计》较早版本为 1941 年成都兴华印刷厂翻印,1961 年被介绍后出现各种翻印传抄版本。本版本对“原解”加以注释,参照“按语”解析每计意思,介绍计名来源并举历史故事加深印象。
四、三十六计作者檀道济简介
檀道济乃东晋末年名将,南朝刘宋开国元勋,高平金乡人,自幼父母双亡,由哥哥姐姐抚养长大。元兴三年,他跟随两个哥哥投奔宋武帝刘裕,后屡立战功,坐到冠军将军位置。他参与废黜宋少帝、迎立宋文帝等重要事件,为刘宋政权建立和稳定作出重大贡献。
五、三十六计的经典故事简介
1. 瞒天过海:战国末期,卫国大商人吕不韦与庞妾赵姬推动“政商合一”企划案,将异人推向秦王宝座,协助秦王嬴政统一六国。
2. 围魏救赵:孙膑与庞涓斗智,此为经典故事。
3. 借刀杀人:新兴大清势力在谋士范文程策划下,利用崇祯皇帝猜疑心理杀害袁崇焕,致大明江山灭亡。
4. 以逸待劳:唐代安史之乱时,李泌为肃宗规划此策略,让叛军疲于奔命。
5. 趁火打劫:五代时期,后唐皇帝李从珂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势同水火,契丹明主耶律德光离间他们,促使鹬蚌相争。
6. 声东击西:汉明帝时,将军窦固等与班超共同制定此策略,谋取西域,牵制匈奴。
7. 暗渡陈仓:楚霸王项羽分封诸王,张量烧毁栈道使项羽放松警惕,后又“暗渡陈仓”突袭三秦,扭转楚汉竞争态势。
8. 隔岸观火:北宋赵普等内讧,符皇后利用形势让赵光义儿子互相残杀,使赵光义江山不稳。
9. 李代桃僵:春秋时期晋国“赵氏孤儿”的故事。
六、孙子兵法·三十六计谋略全本作者简介
孙子兵法·三十六计谋略全本由古代军事家孙武及其弟子编撰,海华进行编译整理。孙武原名孙武子,字长卿,被尊称为孙子、兵圣,出生于春秋时期齐国,是东方兵学奠基人,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。其军事理论著作《兵法》共十三篇,因军事才能受吴王阖闾赏识,被任命为将领,带领吴军五战皆捷,攻克楚国郢都,北伐使齐晋威慑,南征使越人归服,在诸侯间声誉极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