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俗语与典故
一、俗语部分
1. 刘备借荆州,有借无还:刘备从东吴借得荆州后,并未归还之意,长久占据。
2. 关公赴会,单刀直入:关羽只带一口刀前往东吴赴宴,气势豪迈,直接切入主题。
3. 周喻打黄盖,装样子:周瑜与黄盖上演苦肉计,表面上是周瑜责罚黄盖,实则是为了欺骗曹操。
4. 刘备的江山,哭出来的:刘备历经诸多磨难,常以哭泣来打动他人,最终建立蜀汉江山。
5. 刘备对孔明,言听计从:刘备对诸葛亮十分信任,凡事听从其建议。
6. 周瑜打黄盖,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:比喻双方心甘情愿地做某件事,其中隐藏着计谋。
7. 大意失荆州,骄兵必败:关羽因骄傲大意失去荆州,告诫人们不可轻视敌人。
8. 张飞吃豆芽,小菜一碟:形容事情容易,不费吹灰之力。
9. 吃曹操的饭,想刘备的事:身处曹操阵营,心中却想着刘备,表达对旧主的忠诚。
10. 万事具备,只欠东风:比喻一切准备就绪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。
11. 刘备摔阿斗,收买人心:刘备为收买人心,在危急时刻摔掉亲生儿子阿斗。
12. 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:意思是多人智慧胜过一人,强调团队合作的力量。
13. 周瑜打黄盖,两相情愿:再次强调双方自愿参与苦肉计,配合默契。
14. 刘关张桃园结义,生死之交:刘、关、张三人在桃园结义,发誓同生共死,成为生死之交的典范。
15. 既生瑜,何生亮: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,发出的感慨,体现两人之间的激烈竞争。
二、典故部分
1. 望梅止渴(曹操):曹操行军途中,士兵口渴,曹操谎称前方有梅林,士兵因想到梅子而口生津液,缓解了口渴。
2. 髀肉复生(刘备):刘备在荆州时,久不骑马,看到自己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,感慨时光流逝,功业未建。
3. 杯水车薪(孟达):孟达欲叛魏投蜀,诸葛亮认为他的力量微薄,如同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,难以成功。
4. 击鼓骂曹(弥衡):弥衡为表达对曹操的不满,在曹操宴会上击鼓痛骂曹操,展现其刚直的性格。
5. 刮骨疗毒(华佗 关羽):关羽在战斗中受伤,华佗为其刮骨去毒,关羽饮酒下棋,神色自若,展现出非凡的勇气。
6. 日月入杯(曹操):曹操与孔融饮酒,孔融说“天上日月,可入酒杯”,曹操即答“世间酒杯,难盛日月”,显示两人的才华和机智。
7. 三顾茅庐(诸葛亮):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,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,奠定蜀汉基业。
8. 赔了夫人又折兵(周瑜):周瑜设计让刘备娶孙权妹妹,想借此囚禁刘备,不料诸葛亮识破计谋,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9. 身在曹营心在汉(徐庶):徐庶被迫投奔曹操,但心中仍想着刘备,终身不为曹操出谋划策。
10. 万事具备,只欠东风(诸葛亮 周瑜):赤壁之战前,诸葛亮借东风相助,周瑜准备充分,但缺少东风这一关键条件。
11. 淡泊明志,宁静志远(诸葛亮):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中提出,只有淡泊名利,宁静致远,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。
12. 乐不思蜀(刘禅):刘禅投降后,在司马昭宴会上听到蜀地音乐,竟露出喜悦之色,被人讥为“乐不思蜀”。
13. 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(曹操):曹操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后,说出这句名言,体现其自私冷酷的一面。
14. 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(刘备):刘备告诫儿子,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,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。
15. 曹操下江南--来得凶,败得惨:曹操率领大军南下,气势汹汹,但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。
16. 张飞扔鸡毛--有劲难使:张飞性格鲁莽,扔鸡毛这样的小事也使不出力气,形容人能力强但用错了地方。
17. 诸葛亮征孟获--收收放放: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,体现其用兵策略和仁慈之心。
18. 曹操吃鸡肋--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:曹操在赤壁之战后,面对荆州之地,觉得留下无用,放弃可惜。
19. 张飞使计谋--粗中有细:张飞通常以勇猛著称,但有时也能使用计谋,体现他性格的多面性。
20. 诸葛亮弹琴--计上心来:诸葛亮在空城计中,弹琴镇定自若,心中却在盘算着计策。
21. 曹操遇蒋干--倒了大霉:蒋干自作聪明去见曹操,却被曹操利用,使曹操中了反间计,损失惨重。
22. 张飞贩私盐--谁敢检查:张飞勇猛无比,贩卖私盐也无人敢阻拦,形容其威势。
23. 诸葛亮的鹅毛扇--神妙莫测:诸葛亮常手持鹅毛扇,扇出无数妙计,显得神秘莫测。
24. 曹操作事--干干净净:曹操做事果断,不拖泥带水,力求干净利落。
25. 张飞卖秤锤--人强货硬:张飞力大无比,卖的秤锤也质量过硬,形容人或物的强势。
26. 诸葛亮三气周瑜--略施小技:诸葛亮用计多次气到周瑜,体现他的智谋胜过周瑜。
27. 曹操杀华佗--讳疾忌医:曹操因怀疑华佗加害自己而将其杀害,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,不愿接受批评帮助。
28. 张飞卖肉--光说不割:张飞只善于夸口,却不实际行动,形容人只说不做。
29. 诸葛亮借箭--有借无还:诸葛亮向曹操借箭,成功后并未归还,展现其智慧和谋略。
30. 曹操用计--又奸又滑:曹操善于使用计谋,往往不择手段,体现其奸诈的一面。
31. 张飞战关公--忘了旧情:张飞与关羽本是兄弟,却在战场上相遇,忘记了旧日情谊。
32.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--顾全大局:马谡违反军令,诸葛亮虽心痛,但为了军法严明,不得不将其斩杀,体现他顾全大局的精神。
33. 曹操战宛城--大败而逃:曹操在宛城之战中遭受重大挫折,被迫大败而逃。
34. 张飞吃豆芽--一盘小莱:形象地描绘张飞吃豆芽的情景,暗示事情简单。
35. 诸葛亮要丑妻--为事业着想:诸葛亮娶了相貌丑陋的妻子,传说是为了避免因美色而分心,专心于事业。
36. 曹操杀吕伯奢--将错就错: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,继续杀人,以掩盖自己的过错。
37. 张飞穿针--大眼瞪小眼:形容人做事笨拙,不得要领。
38. 诸葛亮招亲--才重于貌:诸葛亮选择妻子看重的是对方的才华,而不是外貌。
39. 曹操败走华客道--不出所料:曹操在华容道遭遇关羽,预料之中地陷入困境。
40. 张飞妈妈姓吴--无事(吴氏)生非:利用张飞妈妈的姓氏开玩笑,寓意无缘无故地制造麻烦。
41. 诸葛亮用兵--神出鬼没:诸葛亮指挥作战,策略变化无常,让人难以捉摸。
42. 曹操败走华容道--走对了路子:虽然曹操在华容道遭遇困境,但也有人认为他选择这条路线是正确的,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。
43. 诸葛亮的锦羹--神机妙算: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如同美味的羹汤,展现其智慧的精妙。
44. 曹操诸葛亮--脾气不一样:曹操和诸葛亮性格迥异,一个奸诈多疑,一个智慧从容。
45. 张飞抓耪子--大眼瞪小眼:描绘张飞抓耪子时的滑稽模样,形容人不知所措。
46. 诸葛亮隆中对策--有先见之明:诸葛亮在隆中对时,对天下局势的分析和未来的规划展现出非凡的先见之明。
47. 张飞绣花--粗中有细:与张飞使计谋类似,强调张飞虽然性格粗鲁,但有时也能展现出细腻的一面。
48. 草船借箭--多多益善: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,数量众多,体现其智谋和策略的成功。
49. 阿斗当皇帝--软弱无能:刘禅昏庸无能,作为皇帝毫无作为,被称为“阿斗”。
50. 关羽放屁--不知脸红:关羽一向以忠义著称,但有时也会做出一些让人觉得不知羞耻的事情,如放屁不知脸红。
51. 关云长败走麦城--吃亏全在大意:关羽因骄傲大意失去荆州,最终败走麦城,教训深刻。
52. 关公斗李逵--大刀阔斧:关羽和李逵都是勇猛的武将,使用大刀作战,形容行动果断,气势豪迈。
53.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--念起旧情:关羽与张文远曾有旧情,在某些情况下未将其斩杀,体现他的重情重义。
54. 关云长守嫂嫂--情义为重:关羽在曹操处,坚守对刘备夫人的道义,体现他对情义的重视。
55. 关云长刮骨疗毒--全无痛苦之色:关羽在刮骨疗毒时,神态自若,毫无痛苦之色,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坚韧。
56. 关帝庙求子--踏错了门:关帝庙是供奉关羽的地方,求子去关帝庙被认为是找错了地方,不合适。
57. 关公吃酒--看不出来:关羽平时严肃庄重,喝酒时也不易察觉其内心的想法,形容人隐藏得深。
58. 关公保刘备--赤胆忠心: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,不惜舍弃生命,展现出赤胆忠心。
59. 关公当木匠--大刀阔斧:关羽使用大刀,当木匠也展现出他做事果断、大刀阔斧的风格。
60. 关公进曹营--单刀直入:关羽只带一口刀进入曹操阵营,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目的。
61. 关公开刀铺--货真价实:关公开的刀铺,所卖的刀质量上乘,货真价实,比喻人或物的真实可靠。
62. 关公卖豆腐--货软人硬:关羽勇猛无比,但卖豆腐时却表现出温和的一面,形容人性格的两面性。
63. 关公开凤眼--要杀人:关羽睁开凤眼,目光犀利,仿佛要杀人,形容他的威严和威慑力。
64. 关公走麦城--最后一招:关羽在麦城陷入绝境,这是他最后的处境,也象征着他命运的转折。
65. 关公面前耍大刀--不自量力:在关羽这样的勇猛武将面前卖弄自己的武艺,被认为是不自量力。
66. 关羽卖肉--没人敢要:关羽以忠义闻名,卖肉这样的行为与他的形象不符,所以没人敢要。
67. 关羽放曹操--念旧情:关羽因念及旧情,放过了曹操,体现他的仁义之心。
68. 关羽降曹操--身在曹营心在汉:关羽投降曹操,但心中仍想着刘备,表达对旧主的忠诚。
69. 关羽失荆州--骄兵必败:关羽因骄傲自大失去荆州,再次证明骄傲轻敌会导致失败。
70. 关云长流鼻血--红上加红:关云长流鼻血,形象地描绘出他因愤怒或激动而脸红的样子,强调其情绪的强烈。
71. 关云长刮骨下棋--若无其事:关羽在刮骨疗毒时,依然下棋,表现出他镇定自若,仿佛没有事情发生一样。
72. 关云长说三国--光说过五关斩六将,不说败走麦城:关羽常以过五关斩六将等辉煌事迹自居,却不愿提及败走麦城的失败经历,体现他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