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及罗贯中相关信息》
一、罗贯中简介
罗贯中(约 1330 年-约 1400 年),元末明初小说家,名本,字贯中,号湖海散人,汉族,山西并州太原府人。早年参与反元起义斗争,明朝建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。
二、罗贯中著作
编著有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《隋唐志传》《残唐五代史演传》《三遂平妖传》等。其中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(又称《三国演义》)是其力作,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。
尚存杂剧《赵太祖龙虎风云会》。
三、与施耐庵的关系
很多人认为罗贯中与施耐庵是师徒关系。施耐庵江苏兴化人,生于 1296 年,卒于 1370 年,《水浒传》作者。《水浒传》最早蓝本是宋人的《宣和遗事》,施耐庵整理加工并加入普通老百姓观点著成此书,成书于 1350 年左右,他 36 岁中进士,当过两年官,60 岁左右因《水浒传》出名。
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府人,生于 1330 年,卒于 1400 年,《三国演义》作者。《三国演义》成书于 1380 年,写了 14 年,大概 1366 年开始写。从出生年月看相差 34 岁,出生地距离远,交通不便,史书中无两人相见记载。清人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》称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著成《水浒传》,其门人罗本(罗贯中)效之为《三国志演义》,但此说法受后人质疑,从两本书写作手法、风格,宋代街头说书情况及《水浒传》中提及说书人评三国等来看,两人不存在师生关系。
四、《三国演义》相关
创作时间:元末明初洪武年间创作,全名为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(又称《三国志演义》),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,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。
内容概况:描写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 105 年历史风云,以战争为主,反映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、蜀、吴三国政治军事斗争,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,塑造一批三国英雄人物,反映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转化及历史巨变。
版本流传: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,明末清初毛宗岗整顿回目、修正文辞、改换诗文。
五、文学价值
著名文学批评家清人金圣叹将《三国演义》排为“第一才子书”。其描写东汉末年社会动荡、群雄逐鹿,三国鼎立最后归于一统,场景宏大,情节复杂,作者具有非凡叙事才能,对大战全景式描写如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,波澜起伏、跌宕曲折,将简略史实演义得生动细致,令人叹为观止。刻画近 200 个人物,个个堪称艺术典型,如诸葛亮被塑造成“贤相”化身,关羽威猛刚毅、义重如山,刘备被塑造成仁君典型,曹操则被塑造成奸雄。鲁迅曾指出孔明过于智慧“近妖”,刘备过于仁厚“近伪”,后人已有较公允客观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