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侠五义》与《七侠五义》对比
三侠:
南侠展昭
北侠欧阳春
双侠(丁兆兰、丁兆蕙,合称“双侠”)
五义:
钻天鼠卢方
彻地鼠韩彰
穿山鼠徐庆
翻江鼠蒋平
锦毛鼠白玉堂
该书前二十七回描写包拯事迹,随后四十回交代“五鼠”归附包拯及包拯与侠客举拔年轻清官、弹劾惩处权奸贪官情形,最后五十回以颜查散巡抚襄阳为中心,由七侠引出王义剪除襄阳王党羽、打探阴谋故事。书中详细介绍包公身世、开封府三宝等内容,有大量包公断案和侠义之士除暴安良故事,集包公形象大成,使包拯形象饱满,得以广泛流传。
七侠:
北侠紫髯伯欧阳春
南侠御猫展昭
双侠丁兆兰、丁兆蕙
东方侠黑妖狐智化
陕西侠(文中未提及具体姓名)
面判官柳青
小侠小义士艾虎
近代学者俞樾认为《三侠五义》第一回“狸猫换太子”事“殊涉不经”,重撰第一回,形成《七侠五义》。《七侠五义》除删除第一回该情节外,内容与《三侠五义》完全一致。
两者区别:
1. 人数不同:七侠五义有七个主要角色,三侠五义有三个主要角色,且七侠中双侠拆成两个。
2. 故事情节不同:七侠五义是长篇小说,讲述七个侠士为正义战斗;三侠五义是短篇小说,着重描写三个侠士冒险经历。
3. 影响力不同:七侠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之作,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深远,被广泛传播并多次改编;三侠五义影响力相对较小。
《三侠五义》后世影响深远,掀起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高潮,其武功技击、江湖勾当、机关埋伏等对后世武侠小说内容素材有决定性影响,如清末民初众多武侠小说皆受其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