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主要人物及事件
一、桃园结义
东汉末年,黄巾贼起,天下大乱。中山靖王后刘备见招兵告示后三声叹息,被屠户张飞厉声质问。刘备见张飞相貌不俗,相互介绍后说出叹息缘由。张飞觉刘备出生不俗且谈吐投契,便拉他去酒馆边吃边说。
二、关羽相关事件
温酒斩华雄:在汜水关前,关羽出战斩华雄,闻名天下。
虎牢关战吕布:与刘备、张飞一起在虎牢关迎战吕布,展现英勇。
千里走单骑:被俘后被曹操拜为偏军,封汉寿亭侯,为曹杀袁绍名将颜良、文丑,后千里走单骑,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。
水淹七军:攻曹仁于樊城,水淹七军,收降于禁,杀庞德,威名远扬。
败走麦城:终因骄傲轻敌,刚愎自用,兵败麦城,被孙权所杀,死时 58 岁。
三、张飞相关事件
虎牢关战吕布:与关羽、刘备一起在虎牢关迎战吕布。
长坂坡桥吼退曹军: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,吓退曹操百万军。
葭萌关夜战马超: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,夜战马超。
为关羽报仇伐吴:公元 221 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,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,临行前被部将范疆、张达刺杀,死时 55 岁。
四、刘备相关事件
三顾茅庐:徐庶荐举诸葛亮,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,率军攻占荆州、益州、汉中。
进位汉中王:在与曹操等的争斗中,进位汉中王,以诸葛亮为军师,封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超、黄忠为五虎大将。
伐吴兵败:欲为关羽报仇,不顾群臣苦谏,兴兵伐吴,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,大败后病死于白帝城,享年 63 岁。
五、诸葛亮相关事件
赤壁之战:曹操南征,孙权犹豫不决,诸葛亮去战群儒,智激孙权,后周瑜用计使曹操误杀水军都督蔡瑁、张允,诸葛亮草船借箭,周瑜自叹弗如,与之定计火攻破曹。
三气周瑜:周瑜屡次用计,诸葛亮三气周瑜,周瑜箭疮崩裂而亡。
七擒孟获:蛮王孟获犯境,诸葛亮率军南征,采纳马谡“攻心为上”的建议,七擒孟获,使蜀汉后方得以安定。
北伐中原:先后六出祁山,虽屡败魏军,却始终未成大功,最后病死于五丈原。上《出师表》,二出祁山大败曹真,三出祁山连败魏军,因粮运不继退兵,计斩王双等。
六、其他重要人物及事件
赵云:身长八尺,姿颜雄伟,蜀汉名将之一,跟随刘备屡立战功。
典韦:陈留己吾县人,曹操部将,相貌魁梧,臂力过人,为保护曹操独挡叛军,最终战死。
黄忠:早年为刘表帐下中郎将,后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,镇守长沙,以 70 高龄位列“五虎上将”。
刘禅:刘备之子,在位期间由诸葛亮辅佐,后因信任宦官黄皓,导致姜维从北伐中原前线撤回,炎兴元年邓艾领军奇袭成都,刘禅出位投降,被封为安乐公。
曹操: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,挟天子以令诸侯,先后打败袁绍、袁术等,基本统一北方。
孙权:三国时吴国建立者,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,后又杀关羽夺取荆州,在彝陵战役中大败刘备,公元 229 年在湖北武昌称帝,国号吴,后迁都建业。
司马懿:三国时魏国大将,多智谋,善于玩弄权术,曹操死后,与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,后发动政变杀曹爽,代为丞相,封晋王,执掌国政,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。
《三国演义》主要情节
《三国演义》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,以描写战争为主,全名为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。全书大致分为黄巾起义、董卓之乱、群雄逐鹿、三国鼎立、三国归晋五大部分。
东汉灵帝时,十常侍专权,朝政腐败,张角发动黄巾起义。刘备与关羽、张飞桃园结义,参与镇压黄巾军。灵帝死,大将军何进扶立少帝,诏外兵入京,诛杀宦官,后袁绍等尽灭宦官,董卓趁机拥兵入京,废少帝,立献帝,把持朝政。曹操谋刺董卓不成,逃到陈留,发矫诏联合诸侯共讨董卓。关、张加入联军,关羽温酒斩华雄,三人又合力击败董卓骁将吕布,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,火焚洛阳,曹操率兵追击,中伏兵败,诸侯各怀异心,联军随之分散,彼此攻伐。
董卓在长安愈益骄横暴虐,司徒王允巧设连环计,离间吕布与董卓,吕布与王允合谋杀死董卓,但被董卓余党李傕、郭汜等击败,王允被杀,李、郭执掌大权。
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军,占据兖州,招贤纳士,势力大增。因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曹操之父曹嵩,曹操兴兵攻打徐州。刘备救援陶谦,陶谦欲让徐州,刘备力辞,陶谦死,刘备领徐州牧。吕布谋夺兖州,被曹操打败,到徐州投奔刘备,屯驻小沛。
李傕、郭汜自相残杀,长安城中大乱,杨奉、董承护驾还东都,遭到李、郭追杀,好不容易回到洛阳,又逢灾荒,处境狼狈。曹操迎奉献帝,移驾许都,自封大将军,掌握朝廷大权。
曹操用“驱虎吞狼”之计,诏命刘备讨袁术,吕布趁机袭夺徐州。袁术约吕布夹攻刘备,吕布因袁术失信,请刘备还屯小沛。
孙策欲继其父孙坚之业,以孙坚所得传国玉玺为质,向袁术借兵回江东,先后打败刘摇、严白虎、王朗等,夺取丹阳、吴郡、会稽等郡,称霸江东。
袁术遣大将纪灵攻刘备,吕布辕门射戟,劝双方罢兵。后因张飞抢夺吕布所买马匹,吕布围攻小沛,刘备投奔曹操,被举为豫州牧。
袁术在淮南称帝,分兵六路进攻徐州,吕布用陈登之谋击败袁军,刘备亦派关羽截击,曹操会合孙策、刘备、吕布,大破袁术,攻占寿春。不久,曹操约刘备同攻吕布,吕布刚愎无谋,终被擒杀。
曹操班师,带刘备见献帝,献帝认刘备为皇叔,拜左将军,封宜城亭侯,献帝因曹操擅作威福,密赐衣带诏与董承,董承暗结多人谋诛曹操,刘备恐曹操疑忌,每日种菜消遣,曹操同刘备煮酒论英雄,欲加试探,刘备假作畏惧雷声,使曹操放松戒备,刘备趁机以截击袁术为名,率兵离开许都,重新占据徐州。
董承与太医吉平合谋毒杀曹操,因家奴告密,董承等皆遭满门抄斩,曹操亲征徐州,刘备大败,匹马投奔袁绍,关羽被困,约三事暂归曹操,连斩袁绍大将颜良、文丑,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,挂印封金,保护二嫂,过五关,斩六将,与刘备、张飞重聚于古城。
孙策遇刺,伤重而死,其弟孙权继位,由张昭、周瑜辅佐,周瑜举荐鲁肃,鲁肃为孙权定鼎足江东之计,孙权自此威震江东。
袁绍亲率大军进攻曹操,曹操领兵在官渡相拒,谋士许攸建议袁绍袭击许昌,被斥后投奔曹操,曹操用许攸之谋,夜袭鸟巢,大败袁绍,后又逐步消灭其残余势力,基本统一北方。
刘备被曹操打败,到荆州依附刘表,屯驻新野,徐庶来投,刘备用为军师,击败曹仁,夺取樊城,曹操囚禁徐母,伪造家书召唤徐庶,徐庶被迫辞别刘备,临行举荐诸葛亮,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,诸葛亮提出跨有荆、益二州,与曹操、孙权成鼎足三立之势的战略方针,刘备苦请其出山辅佐。
曹操率大军南征,刘表病死,其妻蔡氏以次子刘琮嗣位,投降曹操,刘备携民出走江陵,在当阳被曹军赶上,军民大乱,赵云单骑救出阿斗,张飞在长坂桥吓退曹军,刘备收拾残兵退至江夏,适逢孙权遣鲁肃来探虚实,诸葛亮随鲁肃前往江东,欲结孙权共拒曹操。
孙权接曹操檄文,犹豫不决,诸葛亮去战群儒,智激孙权,加之周瑜陈说利害,孙权遂决计抗曹,以周瑜为大都督,周瑜趁蒋干来为曹操作说客之机,巧布疑阵,诱其盗走伪造书信,使曹操误杀水军都督蔡瑁、张允,诸葛亮草船借箭,周瑜自叹弗如,与之定计火攻破曹,并先后使黄盖行苦肉计,庞统献连环计,曹操骄傲轻敌,黄盖上船诈降,接近曹军水寨时一齐举火,东吴各路兵马四下接应,曹军惨败,曹操带残兵奔逃,连遭截击,在华容道被关羽挡住去路,曹操乞哀,关羽不忍,放其逃走。
赤壁之战以后,孙、刘两家争夺荆州,周瑜屡次用计,诸葛亮三气周瑜,周瑜箭疮崩裂而亡。
曹操疑忌马腾,召其入京,马腾欲杀曹操,谋泄被杀,其子马超闻讯,与韩遂起兵报仇,屡胜曹兵,曹操用反间计,使马超、韩遂自相火并,借机打败马超。
汉中张鲁欲取西川,益州牧刘璋派张松说曹操取汉中,张松因受曹操侮慢,转道往见刘备,奉献西川地图,劝刘备取之,刘璋请刘备相助,刘备与庞统率军入川,刘璋亲到涪城迎接,刘备屯驻葭萌关,广收民心,后因向刘璋索取兵、粮,刘璋疑虑,稍作敷衍,刘备大怒,夺取涪城,进兵稚城,因庞统在落凤坡中箭身亡,诸葛亮留关羽镇守荆州,与张飞分兵入蜀增援,一路望风归顺,进占绵竹,刘璋向张鲁借兵,张鲁遣马超攻葭萌关,张飞大战马超,诸葛亮用计,马超归顺,并进逼成都,刘璋出降,刘备自领益州牧。
孙权得知刘备占据益州,遣诸葛瑾索还荆州,刘备答应先请关羽,欲逼其归还荆州,关羽单刀赴会,挟制鲁肃,遂得安全返回。
曹操兵伐汉中,张鲁兵败归降,刘备恐其来攻西川,交割江夏等三郡给东吴,请孙权起兵袭合肥,牵制曹操,孙权与曹操大将张辽交战,大败于逍遥津,曹操亲率大军救合肥,孙权部将甘宁率百骑夜袭曹营,不折一人一骑,双方相待月余,孙权求和,曹操班师而回,不久又封为魏王,立子曹丕为世子。
曹操命曹洪助夏侯渊、张郃守东川,张郃接连被张飞、黄忠打败,丢失天荡山,法正劝刘备乘势夺取汉中,刘备从之,与诸葛亮亲自出兵,曹操闻报,亦率大军亲征,屯兵南郑,命夏侯渊进兵,黄忠用法正之谋,阵斩夏侯渊,曹操前来报仇,接连战败,身受箭伤,军心动摇,便放弃汉中,刘备进位汉中王,以诸葛亮为军师,封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超、黄忠为五虎大将。
关羽领兵取襄阳,围樊城,曹操令于禁为征南将军,庞德为先锋,率领七军救援樊城,庞德抬棺与关羽决战,箭射关羽左臂,时值连日大雨,关羽水淹七军,于禁投降,庞德被俘,不屈而死,曹操闻讯大惊,欲迁都以避关羽,司马懿建议使孙权袭击关羽后方,孙权用吕蒙、陆逊之计,卑辞麻痹关羽,趁其防备松懈时袭取荆州,关羽败走麦城,突围时被俘,不屈而死。
曹操病死,其子曹丕继位,不到一年,即逼汉献帝禅让,改国号为魏,刘备受群臣之请,亦自称帝以继汉统,任诸葛亮为丞相。
刘备欲为关羽报仇,不顾群臣苦谏,兴兵伐吴,张飞鞭挞部下末将范疆、张达,二人刺死张飞投吴,刘备得知,愈加憎恨,连胜吴军,孙权遣使求和,刘备不许,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,陆逊坚守不战,待蜀军兵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