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题 1】文言词汇解释
邀请的通假字及词义:“要”通“邀”,邀请。例如“便要还家”,这里的“要”就是“邀请”的意思。
重点实词解释:
“属”:类。如“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”,意为有肥沃的田地、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。
“悉”:全,都。如“悉如外人”,意思是全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。
“俨然”:整齐的样子。“屋舍俨然”,即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。
“缘”:沿,顺着。“缘溪行”,是说顺着溪水前行。
一词多义解释:
“出”:
出去。如“不复出焉”,意思是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。
拿出。如“皆出酒食”,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。
“寻”:
动词,寻找。如“寻向所志”,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。
副词,不久。如“寻病终”,不久后就病死了。
“舍”:
离开。如“便舍(shě)船”,渔人便舍弃了船。
名词,房屋,客舍。如“屋舍(shè)俨然”,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。
“中”:
中间。如“中无杂树”,中间没有其它树木。
年间。如“晋太元中”,东晋太元(公元 376 396)年间。
里面。如“其中往来种作”,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。
“志”:
名词活用为动词,做标志。如“处处志之”,处处都做了记号。
独字译为做标记。与所连用,译为:所做的标记。如“寻向所志”,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。
【小题 2】文言文翻译
“寻向所志”的意思是寻找先前做的标记。在文中,渔人出了桃花源后,找到他的船,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,处处都做了记号。等到他到了郡城,拜见太守,说了自己的经历。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,寻找先前做的标记,却最终迷失了方向,再也找不到那条路了。这里的“寻”是寻找的意思,“向”是先前、原来的意思,“志”是标记的意思。整句话描绘了渔人试图回到桃花源却未能成功的过程,体现了桃花源的神秘莫测和与世隔绝。
【小题 3】文章主题解析
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、战乱频繁、民不聊生的时代,他在《桃花源记》和《桃花源诗》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,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。
从政治背景来看,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,人民饱受战乱之苦,渴望和平与安宁。桃花源中没有封建剥削和压迫,人们自给自足,生活和谐,这正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否定。
陶渊明的理想寄托在于他希望建立一个没有纷争、人人平等、安居乐业的社会。在桃花源中,人们相互帮助,尊老爱幼,遵循着古老的礼仪,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。这种理想反映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。
陶渊明也有着报国无门的无奈。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,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法实现。他只能通过描绘桃花源这样一个理想世界,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。他的这种情感在《桃花源诗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,如“愿言蹑轻风,高举寻吾契”,表达了他希望能追寻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的愿望,暗示了他在现实中无法找到知音和实现理想的痛苦。
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和《桃花源诗》是他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,反映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国家、人民的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