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十六计》详解
一、计名及分类
《三十六计》按计名排列,共分六套,即胜战计、敌战计、攻战计、混战计、并战计、败战计。
胜战计:瞒天过海、围魏救赵、借刀杀人、以逸待劳、趁火打劫、声东击西
敌战计:无中生有、暗度陈仓、隔岸观火、笑里藏刀、李代桃僵、顺手牵羊
攻战计:打草惊蛇、借尸还魂、调虎离山、欲擒故纵、抛砖引玉、擒贼先擒王
混战计:釜底抽薪、混水摸鱼、金蝉脱壳、关门捉贼、远交近攻、假道伐虢
并战计:偷梁换柱、指桑骂槐、假痴不癫、上屋抽梯、树上开花、反客为主
败战计:美人计、空城计、反间计、苦肉计、连环计、走为上计
二、《三十六计》的特点
《三十六计》认为战争是有规律可循的,“夫战争之事,其道多端。强国、练兵、选将、择敌,战前战后,一切施为,皆兵道也。惟比比者,大都有一定之规。而其中变化万端、诙诡奇谲、光怪陆离、不可捉摸者,厥为对战之策。”即关于战争之事,内容丰富,如强国、练兵等皆为军事工作,已形成规律。而战争策略变化多端,不易捉摸,将帅需潜心研究,运用各种诡诈之术转败为胜,此乃编撰《三十六计》的目的。
该书继承和发扬“以易演兵”的传统,多数解语依据《易经》阴阳变化之理,推演兵法中的刚柔、奇正等相互转化,使全书具浓厚辩证法色彩。
例如:
瞒天过海:备周则意怠,常见则不疑。阴在阳之内,不在阳之对。太阳,太阴。意为阴阳相互渗透,秘计常藏于公开事物之中,阴谋和阳谋相反相成。
李代桃僵:势必有损,损阴以益阳。当战局必然损失时,要牺牲局部保全局。阴阳刚柔矛盾相互渗透转化,不能机械对待。
三、各计详解及相关故事
1. 金蝉脱壳:指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幼壳,比喻用计脱逃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。
2. 抛砖引玉:在战争中,砖指小利诱敌,玉指大利真实意图。用类似事物迷惑敌人,使其上当中计后被击败。
3. 借刀杀人:比喻自己不出面,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,以保护自己实力并巧妙利用矛盾。
4. 以逸待劳:并非“好逸恶劳”,而是养精蓄锐,等敌人劳师动众后待机而动。使用时要沉着冷静,清楚敌我环境等,以不变应万变,创造战机。
5. 擒贼擒王:攻打敌军主力,捉住敌人首领,可瓦解敌人整体力量,敌军失去指挥则不战而溃。作战要先摧毁敌方主力,俘虏其领导人。
6. 趁火打劫: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,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。此计在中国历史及现代商战中屡被利用,曾造成巨大金融危机。
7. 关门捉贼:围困并歼灭敌人,特别是小股敌人的计谋,常配合其他计谋使用,中国军事家多成功运用,开、关适时自如。
8. 浑水摸鱼:用于军事,指敌人混乱时乘机夺取胜利,在混浊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,弱小方动摇时有机可乘。
9. 打草惊蛇:敌方兵力未暴露时,切不可轻敌冒进,应查清敌方主力配置等情况后再行动。
10. 瞒天过海:瞒住上天,偷渡大海,比喻用谎言和伪装隐瞒真实意图,暗中行动。清代无名氏将其收进《三十六计》并列为第一计。
11. 反间计:识破对方阴谋并巧妙利用其阴谋进行攻击,关键是“以假乱真”,使敌人上当受骗。
12. 笑里藏刀:运用广泛,可无师自通,笑容是人类美好表情,“笑里藏刀”击中人性弱点成为百试不爽的计谋。
13. 顺手牵羊: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,比喻趁势捉住敌手或乘机利用别人,现常用于日常生活。
14. 调虎离山: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,用计谋调动敌人离开有利地位,军事上若敌方占据有利地势且兵力众多,可将其引出或引入对我方有利地区取胜,政治斗争中此计用得最多且渐神化。
15. 李代桃僵:在敌我势均力敌或敌优我劣的情况下,用小代价换取大胜利,像象棋中的“舍车保帅”战术。
16. 指桑骂槐:治军时采取适当强刚手段会得到应和,行险则遇顺。
17. 隔岸观火:根据敌方矛盾冲突,静观其变,待敌方矛盾突出、相互倾轧暴露时,故意让开一步,坐待其自相残杀,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。
18. 树上开花:树上本无花,用彩色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,做得和真花一样,不易分辨。
19. 暗渡陈仓:将真实意图隐藏在不令人生疑的行动背后,迂回进攻,出奇制胜,“明修栈道”表示公开行动,“暗渡陈仓”表示隐藏真实意图。
20. 走为上:战争中形势不利时逃走,做事时形势不利无成功希望时选择退却、逃避的态度,是一种谋略。
21. 假痴不癫:假装痴呆,掩人耳目,另有所图。
22. 欲擒故纵:故意先放开敌人,使其放松戒备,充分暴露后再捉住,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。
23. 釜底抽薪:把柴火从锅底抽掉,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也指暗中进行破坏。
24. 空城计:虚虚实实,兵无常势,以虚示虚的疑兵之计,用于己弱敌强的情况,历史上有成功案例。
25. 苦肉计:利用人不会伤害自己的常理,自己伤害自己以蒙骗他人,达到预先设计的目标,不仅用于战争,还见于社会生活各领域。
26. 远交近攻:联络距离远的国家,进攻邻近的国家,是战国时秦国的外交策略,后也用于待人处世。
27. 反客为主: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,比喻变被动为主动。
28. 上屋抽梯:利用小利引诱敌人,截断敌人援兵,将敌围歼的谋略,先给敌人安放“梯子”,等其“上楼”后再拆掉“梯子”。
29. 偷梁换柱:乘友军作战不利,借机兼并其主力为己方所用,包含尔虞我诈、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,常用于政治和外交谋略。
30. 无中生有:本计语出自老子《道德经》,揭示万物有无相互依存变化的规律,尉缭子将其运用到军事上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。
31. 美人计:俗称色情间谍,某些国家侦察情报机关以色情勾引的色诱计谋获取情报。
32. 借尸还魂:利用、支配无作为的势力达到我方目的,原指死亡东西借助形式复活,用于军事即此义。
33. 声东击西:以假动作欺敌,掩护主力击其要害,表面声言攻东,实际击西,虽早已为军事家熟知,但使用时需充分估计敌方情况,变化无穷。
34. 围魏救赵:以逆向思维方式,绕开问题表面现象,从根源解决问题,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,是三十六计中精彩智谋。
35. 连环计:根据卓越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总结而成,如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纵火焚之,一计累敌,一计攻敌,两计扣用摧强势。
36. 假道伐虢:以借路为名,实际侵占该国,虢是诸侯国名,也作“假道灭虢”“假途灭虢”。
部分计谋相关故事举例
1. 瞒天过海(隋灭陈):公元 589 年,隋朝攻打陈国,将领贺若弼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,大列旗帜,遍支警帐,迷惑陈国。陈国起初以为大军将至,尽发士卒兵马迎敌,后发现是调防,戒备松懈。直到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,陈国竟未觉察,隋军一举拔取陈国南徐州。
2. 借刀杀人(吴蜀夷陵之战):三国时,吴国杀关羽,刘备怒而伐吴,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,势如破竹。陆逊为大都督,分析形势后决定战略退却,待蜀军战线绵延、首尾难顾、犯兵家之忌时,下令全面反攻,火烧蜀军七百里连营,蜀军大败。
3. 声东击西(韩信木罂渡黄河):此计运用“坤下兑上”之卦象的象理,制造敌人错觉,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等战术,出奇制胜。韩信曾用此计成功渡黄河。
4. 釜底抽薪(曹操奇兵袭乌巢):从锅底抽掉柴火,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曹操曾用奇兵袭击乌巢,烧毁袁绍的粮草,从而扭转战局。
5. 走为上计:指在敌我力量不利的形势下,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,避开强敌,寻找战机,以退为进。这是一种在谋略中应被视为上策的做法。